進入到2023年,生豬價格又一路走低,2023年生豬生產供應充足、后備母豬數量充備、凍品庫也較豐富,豬肉供給豐富。而從節后消費持續低靡、加之人們消費習慣的提升,對豬肉的消費沒有明顯增加的態勢。因此,短期內生豬的價格反彈和走高的條件不足。針對此等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1.關注頭部企業生產經營,建立全面的預警機制
非瘟后的幾年我國生豬生產格局的變化,頭部企業生產出欄量和存欄量已經占到市場的30%的份額,足以對整個市場的出欄量、成本控制、疫情控制、價格走向等都產生引導性影響,因此頭部企業生產經營要進行關注。在豬價波動時期特別是持續上漲和下跌時期,應特別引導和重視頭部企業的生產、經營,監控其正常的出欄和存欄量,以防止壓檔等對市場造成的傾軋。從目前的生產格局上看,頭部企業在目前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政府畜牧部門和價格檢測機構要特別關注頭部企業低成本形成的價格優勢對整體市場的影響,防止不公平競爭下對中小企業和散養戶形成的壓力。
2.積極利用現代大數據平臺技術,建立公信權威的信息引導機制
隨著大數據平臺及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普及使用,有關生豬價格、出欄量、疫情、成本等消息、數據紛繁復雜,好消息和壞消息對我國生豬市場的擾動都呈現擴大和發散性,信息的極大豐富、碎片化和缺乏權威性、條理性同時存在,如果養殖企業和相關的貿易商缺乏信息的辨別和篩選能力,就會引起“共振”效應,有可能會對整體市場產生很大影響。我們了解到養殖戶對信息的來源很困擾,有些抖音、快手平臺及各種網絡平臺信息讓養殖戶難以辨別真偽,從而造成判斷錯誤,形成壓欄和提前出欄的現象。對貿易商而言,捉風撲影的消息,都影響到公司的決策,比如增大進口量(進口豬頭、進口豬肘、進口豬手腳)等。
望都縣海森商貿公司認為我國雖然建立了由各種農業部門為指導的信息平臺,但由于信息的及時性、可靠性等問題,并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引導機制,沒有足夠發揮應有的功能。特別是在價格波動較大或持續低靡、市場極度不穩定時期,信息監測部門要及時引導養殖戶、消費者等大眾獲取真實信息,并對散布虛假信息的網絡及博主進行警示,防止虛假信息對市場造成的波動和影響。